English

中国当代伦理学科的基地——北京大学

1998-05-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北京大学是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基地,其伦理学教学、科研及其理论传播在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伦理文化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引导着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潮流。

时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本文对建国以来北大伦理教学与研究的成就稍做述介。

从60年代对伦理学的恢复性研究到80年代以来对伦理学的攻坚和全方位研究,北京大学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两个阶段中,北京大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伦理道德问题,形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和伦理学原理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就。

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以张岱年、朱伯为代表。50年代末,张岱年写出《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一书,对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阶段及其分类作了科学的论证与分析,初步奠定了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创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基础。80年代,张岱年推出《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的学术专著,对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道德的层次序列、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仁爱学说、三纲五常、意志自由及天人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日臻成熟,同时也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指明了方向。在中国伦理思想的断代研究方面,朱伯先生的《先秦伦理学概论》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他第一次对先秦诸子特别是儒墨道法四大家的伦理思想作了科学的探讨与阐释,对四大家伦理思想的阶级属性、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评价,实现了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阶级分析与社会分析的有机统一。朱伯先生的学生、哲学博士陈少峰近著《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不但资料丰富翔实,而且内容观点颇有创发性。

在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西方伦理思想资料的整理与编辑方面,周辅成先生可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60年代,他先后编辑出版了《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和《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人性论人道主义言论选辑》等著作,向中国学术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西方有代表性的伦理学著作,为我国研究和撰写马克思主义的西方伦理思想史作了资料和理论上的准备。80年代以来,周辅成除了完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的编辑整理工作外,还主编了《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一书,对自苏格拉底至罗素上下几千年的西方伦理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阐释与评价。周先生的弟子万俊人教授集多年面壁之功,推出两卷本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和《萨特伦理思想研究》等著作,对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作了科学的分析,论述了盛行于20世纪并影响深远的元伦理学、人本主义伦理学和宗教伦理学三大系统,较深入地分析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得失。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学术带头人是魏英敏教授。魏英敏长期从事伦理学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伦理学简明教程》,主编《新伦理学教程》、《毛泽东伦理思想新论》和《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等,发表伦理学原理及其应用方面的文章近百篇。他主编的《新伦理学教程》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四个现代化的崭新视野,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古今会通,中西结合,大胆探索新时期道德建设和伦理学研究的新问题,建构了一个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新体系。该书自1993年出版以来,先后6次印刷,发行3.5万册。他的学术专著《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比较集中地探讨并深入论证了道德的结构和伦理学的类型,哲学史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伦理道德建设,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经济改革与道德、价值,人的价值和伦理价值,职业道德建设等为当代中国所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金可溪教授的新著《苏俄伦理道德观演变》也是一部填补空白、颇有学术价值的著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